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FB的流量分給媒體了嗎?


台灣綜合類新聞媒體臉書專頁粉絲數前10大社群流量比2015.12-2016.4


作者:張約翰

這兩個月,大家大概都明顯感受到:使用臉書時的推播通知變多了一些,很多都是「XXX的直播影片」(XXX可能是媒體官方專頁、各種粉專或個人帳號)。在臉書開放原本認證帳號獨享的Live功能,並調整直播影片的權重後,台灣許多新聞媒體第一時間就開始使用,不管是什麼題材,甚至捏泡泡,都拿來直播一番。

臉書企圖主宰新聞傳布的管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201571日,祖克柏在自家帳號上關於即時文章(Instant Articles)的我問你答中就說,點進媒體網站去讀新聞的速度太慢了。他的目標是讓讀者有更快速的新聞閱讀體驗,這樣人們就會看更多的新聞,對新聞業的經濟生態更有好處,因為「它會帶來更多流量」(it will deliver more traffic)。

4月的臉書年度開發者大會中,宣布即時文章將開放給所有新聞媒體,並將Messenger功能提升,讓新聞媒體建立機器人帳號,在聊天室中與讀者。這些都是臉書在試圖提升用戶新聞閱讀體驗,讓新聞讀者留在臉書上。

祖克柏說即時文章會帶來更多流量,不過沒有說得很清楚:是為誰帶來流量。芝加哥大學Tow數位新聞中心主任艾蜜莉‧貝爾(Emily Bell)以「臉書把新聞吞掉了」(How Facebook Swallowed Journalism)作為在劍橋演講的題目,認為目前新聞媒體的技術能力、發布管道、商業模式都被社群平台牽著走;臉書不止吞掉新聞,還要吞掉全世界。

這裡沒有要附和科技恐懼症的意思。到底這幾個月台灣新聞媒體從臉書來的流量比例有什麼變化?這個比例有沒有因為直播、即時文章等功能而提升呢?

最準確的數據,是各新聞媒體自己的Google Analytics,或付費的流量監測服務如ComScore,不過這些數據台灣幾乎沒有媒體會公開,就像報紙發行量、雜誌印刷量一樣(報紙、雜誌加入第三方稽核的各只有一家)。所以本文退而求其次,擷取AlexaSimilarWeb兩個流量監測網站免費版的數字。大家都知道Alexa向來因為流量排名加權方式不透明而為人詬病,而SW免費版只有桌機數據,不過假設兩者的社群流量比統計方式不變,那麼逐月數據還是可以看出變化趨勢。

以下的統計數字,對象是20164月底為止台灣綜合類原生新聞媒體臉書專頁粉絲數前十大,時間範圍配合我在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最新一期的分析,為201512月到20164月。呈現方式為20163vs.20164月分析、以及201512vs.20164月,另提供逐月數字。附加說明:SW的社群流量比是包括各種社群平台,例如噗浪、推特、微博、YouTube,但因為來自社群平台的流量中,臉書佔的比例大半都超過99%,最低蘋果的也超過96%,所以本文數據呈現是雖然會區分,但分析是會直接把SW的社群流量比解讀為臉書流量比。

首先是201512月與20164月的比較,從較長的時間段看5個月來台灣這十大新聞媒體臉書專頁自家網站的臉書流量比例變化。結果發現:Alexa的數據,東森新聞的臉書流量比陡坡成長,TVBS、遠見也有各不到1個百分點的增加,但除了這三家,其他都是下跌超過1個百分點,壹週刊跌了將近8個百分點為最;至於SW的數據,東森新聞走勢一如Alexa,遠見、中時也有微幅成長,其他都是下跌,跌最深的是ETtoday

 
2015.12 vs. 2016.4



其次是20163月與同年4月的比較,就算3月來不及熟練直播功能,4月大家都差不多會了,臉書導流有沒有比3月好呢?結果:Alexa數據顯示,TVBS成長超過1個百分點,ETtoday也微幅成長,其他4月都下跌,臉書流量比最高的東森新聞與壹週刊下跌最多;SW的數據則是東森新聞仍然大幅成長10個百分點,遠見、TVBS微幅成長,其他都下跌。

 
2016.3 vs. 2016.4

綜合以上數據比較,可以發現,2016以來,不管是中期、短期,或是AlexaSW,台灣臉書粉絲最多的10家媒體新聞媒體,臉書流量比大致是下滑的,直播功能開放並沒有反映在臉書流量比


當然,臉書流量比下滑的原因有可能是台灣各家媒體直播得不夠多。不過到底有沒有那麼多值得直播的內容?直播又有什麼技術問題(例如人員訓練、現場頻寬)?以美國的例子來看,這些都是各新聞媒體正在克服、學習中的。台灣的新聞工作者也正面臨來自編輯室的直播要求,這又是一場因為臉書而起的新聞產製變化。而新聞媒體到底有沒有從中得到利益?還是因為不夠聽臉書的話而受到懲罰?起碼從這幾個月的流量比來看,還沒有令人樂觀的答案。




本文刊登於2016.5.6傳媒與教育電子報第37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