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新聞人的焦慮


【台灣綜合類新聞媒體臉書專頁統計:2016.5


作者:張約翰

5月到6月,一連串關於社群媒體時代的新聞、評論文章,引起新聞同業與關心新聞媒體的讀者廣泛重視。一切都從兩個東森開始。

先談東森新聞。原本東森新聞與傳統媒體經營臉書專頁手法並無不同,即將原平台新聞內容轉貼到臉書專頁了事,粉絲數成長一直平緩,到20156月還只有不到12萬,當時蘋果日報主專頁粉絲數已經220萬;然而7月東森新聞粉絲數突然衝破40萬,10月直逼120萬,今年1月破160萬,到5月底再多了80萬,已經超過240萬,一年之內粉絲數成長20倍。



這樣的成長引起動機、手法等多方議論猜測,例如201511月東森新聞股權大筆釋出、DMG娛樂集團至此掌握該台超過8成股份,於是拉抬專頁擴大新媒體聲勢才能賣個好價錢的想法自然浮現;而到底東森新聞專頁怎麼作到這種火箭升空式的成長,也令同業好奇;不過這些猜測都在枱面下,也從來沒有得到東森新聞證實。

直到今年516日,網路媒體INSIDE刊出東森電視總經理張憶芬的專訪,許多疑問,包括東森新聞投入新媒體戰場的動機、手法,都得到解答。董事會希望她「打造一個新媒體,讓東森賣個好價格」。

然而震撼的是,INSIDE專訪刊出才過去半個月多一點,64日財訊雙週刊就報導張憶芬閃辭的消息,報導指出她的請辭獲批准是在526日,距專訪刊出才10天。這下引起同業間議論紛紛,而東森新聞專頁成長期間從各方「取得」內容的手法早就惹惱一票同業,於是她的離開也讓業界並沒有什麼惋惜的聲音。接下來是東森新聞內部新媒體操作相關同仁為她抱不平的聲浪,她本人也在臉書上說是「交了作業才提辭呈的」。

東森新聞打扮得漂漂亮亮賣掉了,但東森國際旗下另一個新聞媒體──東森新聞雲ETtoday還在王令麟手上。同樣5月,新新聞的報導指出,王令麟將親自到編輯部督軍,按季考核KPI、盯流量、要求流量能貨幣化。於是又引出聯合報系的陸子鈞5月底在端傳媒的文章「錯誤KPI,加速媒體死於寒冬」。

陸子鈞的文章中認為,衝貼文數(即時新聞)、隨著演算法衝觸及率(大舉投入影音產製)、衝流量、用流量變現這些思維,一方面是使用了錯誤的KPI而無法轉成營收,另一方面又出賣了媒體品牌及閱聽人的信賴,於是愈是勤奮的追逐錯誤的KPI,愈顯出戰略的無能。

陸子鈞之前服務於泛科學,泛科學的總編輯鄭國威立刻在自家媒體泛科技發表「誤會大了,現在不是寒冬,是媒體繁盛之夏」與之對話。他認為,媒體寒冬的說法,不如說這些以戰術勤奮掩蓋戰略無能的媒體組織,就是冰凍大陸本身,現在正好是融冰的過程,這些大眾媒體各方要挾苟延殘喘,與恐怖份子無異。按鄭國威的說法,這些媒體正在瓦解中,而寒冬過去就是各種新型態媒體繁盛的季節到來。

以上關於社群媒體時代的新聞媒體事件與討論,最後由端傳媒發表的一篇文章收尾。黃哲翰「數位利維坦君臨的前夕」一文刊發於617日,立刻引發大量分享討論。這篇文章探討的層次已不在新聞媒體,而更形上的討論數位網絡如何瓦解人們原本捍衛的共識與價值,剝奪人們的自由。

黃哲翰的這篇文章提出演算法造成的智慧型獨裁、人們受惑於社群媒體上打造出來的數位孿生體、以及因海量資訊使人依賴演算法後的濾泡效應,這三方面共組了數位利維坦這龐大的獨裁體制。在他提出的架構下,我們可以看到新聞媒體喪失在民主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而純粹變成依附數位利維坦以便獲得商業模式的新聞工業。

這一切對社群媒體、新聞產製、數位網絡與人權的思考,都爆發在今年56月。從只要貼文就有粉絲來的20092013、太陽花運動拉起粉絲成長高峰的2014,到臉書展露對新聞傳布管道野心的2015、在即時文章、影音、直播不斷出擊下的2016,新聞媒體已經沒有拾回主導權的機會。對於投身傳統型態媒體社群平台領域的工作者而言,這是令人相當焦慮的;對於藉勢發展新型態媒體的創業者而言,又令人興奮。還有一群不斷尋找各種可能性的媒體人,正在尋找減少社群媒體宰制的突破口。同業會關注以上的幾篇文章,大概就是因為身處這既是最好、又是最壞、甚至讓人想推倒重來的社群媒體時代吧!

分析:甦醒的udn


20165月份,收入本文分析的40家台灣綜合類新聞媒體臉書專頁中,只有3家粉絲成長超過1成。締造一整年風光的東森新聞,5月成長9.7%,但仍然是這40家當中的第4名,粉絲數成長超過20萬。那麼前3名是誰呢?



成長百分比第3名是民報。與風傳媒前腳後腳上線的民報,不論流量、粉絲數,現在兩者都有相當大的差距,但5月意外締造12.1%的成長率。網站未改版、內容與社群操作也沒有特別受到注意的變化,這樣突如其來的成長很值特追踪觀察。排名上受到其他更高成長媒體的影響,反而下1名到33名。

讓我們先保留第2名,揭曉第1名。答案是中視新聞,成長16.5%。在三立、TVBS、中天等有線電視1年的衝刺後,電視媒體在粉絲數上的後段班也開始有點起色。中視新聞專頁靠者同集團媒體資源的優勢,在無線電視各台中,開始追擊華視。

第2名,是連續兩個月成長超過1成的udn.com。udn.com之所以值得特別一提,原因有二。首先,它的網站流量原本長期居於台灣所有新聞媒體網站之首(聚合型網站雅虎新聞專區不計),但在臉書專頁的經營方面卻一直沒有起色,到了2015年2月,流量排名終於讓位給壹傳媒。不過也就是這一年,udn的社群策略變得靈活起來,擴大鳴人堂、轉角國際、Oops!新鮮事等不同戰線,甚至還有四大報中唯一善用攝影記者作品的攝記現場,在2016年中,專頁粉絲成長有了2014年318學運之後最好看的趨勢線。而且這條趨勢線還在繼續上揚中。



相關連結











本文刊登於2016.7.1傳媒與教育電子報第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