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FB的流量分給媒體了嗎?


台灣綜合類新聞媒體臉書專頁粉絲數前10大社群流量比2015.12-2016.4


作者:張約翰

這兩個月,大家大概都明顯感受到:使用臉書時的推播通知變多了一些,很多都是「XXX的直播影片」(XXX可能是媒體官方專頁、各種粉專或個人帳號)。在臉書開放原本認證帳號獨享的Live功能,並調整直播影片的權重後,台灣許多新聞媒體第一時間就開始使用,不管是什麼題材,甚至捏泡泡,都拿來直播一番。

臉書企圖主宰新聞傳布的管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201571日,祖克柏在自家帳號上關於即時文章(Instant Articles)的我問你答中就說,點進媒體網站去讀新聞的速度太慢了。他的目標是讓讀者有更快速的新聞閱讀體驗,這樣人們就會看更多的新聞,對新聞業的經濟生態更有好處,因為「它會帶來更多流量」(it will deliver more traffic)。

4月的臉書年度開發者大會中,宣布即時文章將開放給所有新聞媒體,並將Messenger功能提升,讓新聞媒體建立機器人帳號,在聊天室中與讀者。這些都是臉書在試圖提升用戶新聞閱讀體驗,讓新聞讀者留在臉書上。

祖克柏說即時文章會帶來更多流量,不過沒有說得很清楚:是為誰帶來流量。芝加哥大學Tow數位新聞中心主任艾蜜莉‧貝爾(Emily Bell)以「臉書把新聞吞掉了」(How Facebook Swallowed Journalism)作為在劍橋演講的題目,認為目前新聞媒體的技術能力、發布管道、商業模式都被社群平台牽著走;臉書不止吞掉新聞,還要吞掉全世界。

這裡沒有要附和科技恐懼症的意思。到底這幾個月台灣新聞媒體從臉書來的流量比例有什麼變化?這個比例有沒有因為直播、即時文章等功能而提升呢?

最準確的數據,是各新聞媒體自己的Google Analytics,或付費的流量監測服務如ComScore,不過這些數據台灣幾乎沒有媒體會公開,就像報紙發行量、雜誌印刷量一樣(報紙、雜誌加入第三方稽核的各只有一家)。所以本文退而求其次,擷取AlexaSimilarWeb兩個流量監測網站免費版的數字。大家都知道Alexa向來因為流量排名加權方式不透明而為人詬病,而SW免費版只有桌機數據,不過假設兩者的社群流量比統計方式不變,那麼逐月數據還是可以看出變化趨勢。

以下的統計數字,對象是20164月底為止台灣綜合類原生新聞媒體臉書專頁粉絲數前十大,時間範圍配合我在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最新一期的分析,為201512月到20164月。呈現方式為20163vs.20164月分析、以及201512vs.20164月,另提供逐月數字。附加說明:SW的社群流量比是包括各種社群平台,例如噗浪、推特、微博、YouTube,但因為來自社群平台的流量中,臉書佔的比例大半都超過99%,最低蘋果的也超過96%,所以本文數據呈現是雖然會區分,但分析是會直接把SW的社群流量比解讀為臉書流量比。

首先是201512月與20164月的比較,從較長的時間段看5個月來台灣這十大新聞媒體臉書專頁自家網站的臉書流量比例變化。結果發現:Alexa的數據,東森新聞的臉書流量比陡坡成長,TVBS、遠見也有各不到1個百分點的增加,但除了這三家,其他都是下跌超過1個百分點,壹週刊跌了將近8個百分點為最;至於SW的數據,東森新聞走勢一如Alexa,遠見、中時也有微幅成長,其他都是下跌,跌最深的是ETtoday

 
2015.12 vs. 2016.4



其次是20163月與同年4月的比較,就算3月來不及熟練直播功能,4月大家都差不多會了,臉書導流有沒有比3月好呢?結果:Alexa數據顯示,TVBS成長超過1個百分點,ETtoday也微幅成長,其他4月都下跌,臉書流量比最高的東森新聞與壹週刊下跌最多;SW的數據則是東森新聞仍然大幅成長10個百分點,遠見、TVBS微幅成長,其他都下跌。

 
2016.3 vs. 2016.4

綜合以上數據比較,可以發現,2016以來,不管是中期、短期,或是AlexaSW,台灣臉書粉絲最多的10家媒體新聞媒體,臉書流量比大致是下滑的,直播功能開放並沒有反映在臉書流量比


當然,臉書流量比下滑的原因有可能是台灣各家媒體直播得不夠多。不過到底有沒有那麼多值得直播的內容?直播又有什麼技術問題(例如人員訓練、現場頻寬)?以美國的例子來看,這些都是各新聞媒體正在克服、學習中的。台灣的新聞工作者也正面臨來自編輯室的直播要求,這又是一場因為臉書而起的新聞產製變化。而新聞媒體到底有沒有從中得到利益?還是因為不夠聽臉書的話而受到懲罰?起碼從這幾個月的流量比來看,還沒有令人樂觀的答案。




本文刊登於2016.5.6傳媒與教育電子報第371期 

臉書把新聞吃掉了


【台灣綜合類新聞媒體臉書專頁統計:2015.12~2016.4


作者:張約翰

重點:臉書把新聞吃掉了


2015年到現在,從事新聞媒體社群編輯的書友們,漸漸形成一項共識:臉書、搜尋引擎及即時通訊軟體等平台,主宰了新聞產製的方向。今天臉書增加直播貼文觸及率,於是半夜燉紅燒肉也有人直播而且上萬人看;今天谷歌增加網頁行動裝置優化的排名加權,於是為UX/UISEO搞得人仰馬翻;Line要價太貴,但每天至少發兩則即時簡訊還是必要的。

這個局勢已經成型:新聞傳布的管道已經不是新聞媒體自己能掌握的,為了讓新聞在新的數位管道上比別人更吸睛,就要隨著各種平台的演算法等要求改變新聞產製。標題一家比一家猛、一家比一家長,驚嘆號引號不要錢,放不下身段的媒體,衿持愈久內傷愈重。

客座劍橋大學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Tow數位新聞中心主任艾蜜莉‧貝爾(Emily Bell),4月在劍橋以「我們熟知的新聞已經完了:臉書怎樣吞掉新聞」(The End of the News as We Know It: How Facebook Swallowed Journalism)為題發表演講。她認為,臉書不只吞掉新聞,它吞掉我們的一切。新聞業變成社群平台的小小附屬品,不再是公民利益的中心之一。在臉書的籠罩下,有兩項重大變化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

首先,新聞出版業已經失出新聞傳布(發行)的控制權。新聞由平台演算法過濾,而這些演算法並不透明又難以預測。新聞媒體卻多半將演算法當作聖旨,尤其是網路原生媒體,只有順從的份,沒有人想抵抗。

其次,根據前述,無可避免的,社群媒體公司得以擴張權力。最大的公司如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甚至二線的推特、Snapchat,以及新興的即時通訊應用,得到無上的權力,可以控制誰發布的什麼新聞傳遞給誰,以及這個過程如何獲利。

現在,新聞競爭已經不再是新聞媒體間的競爭,也沒有人在乎。平台間的競爭決定了新聞媒體如何競爭。貝爾用「啟示錄中的四騎士」來比喻谷歌、臉書、蘋果與亞馬遜,在技術、平台、甚至意識形態上展開你死我活的長期戰爭。

於是新聞業想在商業競爭中生存,採取了三種路線,貝爾做了如下歸納。

一是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所有內容全押在一個平台,而最大的平台就是臉書。

二是從發行管道取得收入。蘋果裝置的廣告攔阻應用已經使藉行動裝置流量換取廣告收入變得困難,流量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指標,願意互動的用戶才有可能付錢。

三是讓廣告不再像廣告,平台也就無從擋起。於是有了原生廣告,而新聞媒體變成廣告製作公司。

貝爾最後總結,目前的社群平台已經是反托拉斯法也管不動的巨獸,新聞媒體與社群平台的角色互相滲透,而做為民主社會基石的新聞自由卻匍匐在演算法下,為少數幾家大公司的利益服務。

貝爾的演講內容並沒有特別的創見,相關重點,其實我的臉書動態牆上任職社群編輯的書友、甚至我自己的專欄中都曾經提到。但她最後提到新聞媒體在民主社會中的角色,是新聞媒體社群編輯不能忘記的。

分析:電視類腳步不停,udn始動


由於本欄已經有5個月沒有逐月分析,這回一次補足。接下來按照各月粉絲數、5個月來粉絲數變化較為特殊的媒體。

201512月,粉絲數成長比例最高的是報導者,比11月成長1.5倍,從該年9月上線,不到4個月已經將近萬粉絲;其次是TVBS成長29.4%,超越同屬電視類的中天快點TV,排名近逼前10NOWnews也有2成的成長,不過因為離前一名關鍵評論網有段差距,排名沒有變化;三立新聞也有13.3%的表現。4家成長超過10%的媒體,兩家是有線電視,兩家是網路原生媒體。

2015.12粉絲數

20161月,後段班的中視新聞突然爆量成長48.2%居首,同一集團的中時電子報也成長18.8%;成長幅度第2的是超過3成的三立新聞;第三是TVBS,也有29%;第5是報導者,仍然有10.6%的成長。這個月仍然是電視類在5家成長破10%的媒體中佔了3家。2009年就成立粉專的民視在這個月終於破萬。

2016.1粉絲數

20162月,一年當中天數最少的一個月,卻有7家媒體成長超過1成。關鍵評論網從30萬出頭進逼40萬,成長27%居首;中視仍然有24.4%居次,同集團的中時也有12.3%;而令人驚奇的是,粉絲數成長長期以來並不出色udn集團,旗下聯晚在歷經兩個月前的編輯部整併後,居然也成長15.7%TVBS、三立、報導者也都超過1成。7家當中電視類的三立、TVBS、中視連續進榜。

2016.2粉絲數

逐月統計的媒體在20163月有些調整,表格中字體為灰色的是20164月起不再列入的媒體,包括宗教媒體大紀元與台灣醒報,以及報導性質較以教育專業內容為主的親子天下與台灣立報。3月名次黑色字體是排除這4家後的排名,灰色是列入這4家的排名。3月成長幅度第1的又是報導者,17.8%;其次是中視16.1%,同一集團的中時電子報雖然成長未超過1成,但排名終於越過自由時報;另兩家超過1成的是TVBS與三立新聞。4家成長超過1成的媒體仍然有3家是電視類。關鍵評論網的數字異常,少了1萬粉絲,跌幅15.9%,原因不明。

2016.3粉絲數

20164月也只有4家成長超過1成,但前兩名表現特殊。TVBS51.1%的驚人幅度,粉絲數由66萬衝進百萬俱樂部,排名首度進入前10,越過中時、自由、商周居第6;中視新聞也暴漲超過3成;第三是2015年極速成長的東森新聞,11.6%;第四,則是udn集團繼聯晚在2月曇花一現的亮眼表現後,聯合報的主專頁udn.com聯合新聞網,在逐月統計超過兩年後首次有10.4%的成長。4家當中仍然有3家是電視。其他值得一提的,還有蘋果日報在這個月進入3百萬粉絲的里程碑,東森新聞進入2百萬。

2016.4粉絲數

總結5個月的數字,可以發現TVBS、中視新聞、三立新聞這電視三劍客,一直維持快速成長。而四大報中原本最安靜的udn,在社群編輯們的努力下,不斷嚐試過去不曾採用的手法,還更新原有粉專路線、成立新粉專,終於也開始有比較值得注意的成長。